7月18日晚,卫光生物(002880.SZ)发布定增预案,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,其中12亿元将投资建设1200吨/年血液制品智能工厂。
卫光生物主营业务为血液制品,拥有9个全资或控股单采血浆站,产品涵盖人血白蛋白、免疫球蛋白、凝血因子3大类,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光明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。
据卫光生物定增预案介绍,公司现有血液制品生产线建成于2013年,设计年投浆量约400吨,经多次改造升级目前已提升至650吨,进一步改造升级产能的空间极其有限,公司急需新建工厂拓展产能。卫光生物还表示,公司新品研发持续提速,现有在售产品达到11个品种23个规格,近2年上市两个新品,预计未来5年将继续上市新产品,现厂区已无法满足新产品产业化需求。
根据定增预案,卫光生物将投入12亿元的定增募集资金用于建设1200吨/年血液制品智能工厂,可生产人血白蛋白、静注人免疫球蛋白(pH4)等十几类血液制品。公司表示,通过该项目的实施,有利于公司把握市场机遇,进一步缓解行业供需矛盾,扩大生产规模,提升市场占有率。此外,还有3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卫光生物曾于2022年启动非公开发行,拟募集11.5亿元资金用于建设血液制品工厂建设800吨/年的产能,以及钟山单采血浆站项目、补充流动资金。此后,该定增计划总金额调整减少后通过证监会审核,但公司未能在一年有效期内实施非公开发行,此次定增最终“搁浅”。
卫光生物相关公告显示,公司于2022年3月发布定增预案,2022年10月将定增募资总金额减少至10.87亿元,并于同年11月被证监会发审委核准通过。不过,到2023年11月,卫光生物公告称,公司在取得批复后一直积极推进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事宜,但由于资本市场环境和发行时机等多方面因素变化,公司未能在批复的有效期内实施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,该批复到期自动失效。
时隔3年多,卫光生物再次启动非公开发行计划大幅增加产能,其背景是血液制品行业加速整合,行业“马太效应”进一步显现。
卫光生物在定增预案中表示,近年来头部企业加速建设千吨级生产基地,大幅提升产能规模。其中,天坛生物的成都蓉生永安血制项目、上海血制云南项目和兰州血制生产基地项目设计产能均为1200吨,目前均已投产或竣工;华兰生物在重庆涪陵投资兴建的1000吨血液制品生产基地已建成,预计今年可投产。随着行业的发展,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及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提高,行业内极具竞争力的公司也将强者愈强。
目前,国内血制品行业产能超千吨的“第一梯队”企业包括天坛生物、上海莱士、泰邦生物、华兰生物、派林生物等企业。今年6月,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生物出手收购派林生物,行业并购愈演愈烈。对于卫光生物而言,成功实施定增大幅提升产能,或是其未来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。
(作者杜远)
九融配资-炒股开户-郑州配资网站-股票短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